新闻资讯

NEWS

从医的标准如何从医术变成发“sci论文”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3857

从医的标准如何从医术变成发“sci论文”

眼下正逢人才招聘季,无论是在招聘会上,还是在刊播的招聘广告中,许多大医院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这样的招牌——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者优先录用。这让年轻医生顿感阵阵寒意。
在近期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一篇由二军大长海医院骨科副主任徐卫东教授等3人联合撰写的文章《中国年轻医生职业及其发表论文的压力》“吐嘈”道:“作为年轻医生都感受到发表文章的巨大压力。从事几乎是专业领域以外的基础科学研究确实很困难,而临床科学研究又需要长期随访,或大的样本量,这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不容易。有些年轻医生,只是为了发表sci论文,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做那些他们并不熟悉的实验,甚至个别拼凑SCI论文。”这无疑触动了许多年轻医生“心中的痛”。
在中国做医生,是专心看病,还是精心写SCI论文?这道选择题几乎让大医院中每个医生纠结。
没时间写论文成急诊医生跳槽首因
在大医院急诊室,急诊科医生每天要面对危在旦夕的病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职业谋划:搞课题,写论文,升职称。想办法尽早调离,便成了“共同追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汪志明教授介绍说,为了储备急诊医生,该院曾连续3年每年招收10余名急诊医生,可到去年底,留下来的只有四五个医生。原因何在?太忙、太累,没时间写论文、搞科研,怕因此而耽误了职业发展,成为“逃离”的首因。
为稳定急诊医生这支队伍,华山医院北院对急诊科医生实行轮班制,每年除4个月在急诊室外,其余的8个月在危重医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急诊医生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完成晋升职称的硬件准备——论文。
大医院医生医教研不可偏废
对于医生要不要写论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教授的态度十分鲜明。他认为:大型教学医院医、教、研三者不可偏废,而具备科研素养,可以让临床医生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临床技能。这并不阻碍年轻医生专心看病。
但对于是否一定要发SCI论文,王兴鹏教授认为,这不应该是科研的终极目标。论文研究的原创性价值,以及对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来得更重要。
市一医院副院长夏术阶曾长期分管科研、教学,他强调说,医生在充分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有基本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这些科研思维能力就是不断总结和感悟,从临床工作实践中凝练出问题,再做研究,最终再回到临床应用中去。
发表论文理应是水到渠成
这样出来的医学论文,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但是,眼下为了晋升职称,有的人完全脱离科学价值和临床实践,追求发表SCI论文演变成了终极目标。于是,这些发表的论文与临床无关,不仅占用了年轻医生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对提升临床业务能力几乎毫无贡献力,这也为滋生不良的学术氛围提供了“土壤”。
在许多老专家的眼里,医生科研应源于临床、源于千万次的实践,是探知和人类为战胜疾病的驱动。而作为科研成果载体之一的论文,更多的应是总结交流各自研究的结果和临床经验等,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年轻医生做个有心人,把接诊的每个疑难病人,都当做一个研究样本,仔细问诊,便会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耐得住寂寞,一路“追”下去,总结临床经验,发表论文就水到渠成了。
呼吁建立一个考核新机制
“要不是申报职称需要,我们不会花去大量的时间,写那些自己都认为对临床无太大意义的论文。”在采访中,许多年轻医生坦言,埋头论文写作是被逼无奈。
在上海,各三级大医院几乎均为大学附属医院,长期以来,医生的职称评定也归口管理,与相对应的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共用一个评价体系。而在这样的“普适”考评体系中,对申报者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都有硬性量化要求。例如有的大学附属三级医院中的主治医师要晋升副主任医师(副高),在核心期刊发3篇论文是必备条件之一;副主任医师升主任医师,不仅论文的数量增加,而且在评审中SCI论文格外被看重,甚至成为比拼的主战场。而对医生临床技能的考核中,却因缺乏量化指标而被“弱化”。
同样,让大医院的当家人备感纠结的是,无论是医院排行榜,各类科研课题的结题要求,还是评奖的标准,SCI论文都是必需的条件,可关乎医疗服务水平的指标,晋升标准里却鲜有提及。
呼唤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对年轻医生的考核机制,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临床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研究型医生,现在已成为医生群体里最大的呼声。
所幸的是,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开始积极探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考核体系,对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的医生评审中,强化了临床技能的指标考核体系。在最近的评审现场,首次出现了让申报者当场读片、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尽管相关细则还待进一步完善,但是这一改变让年轻医生充满期待。与此同时,沪上一些大医院也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将临床、科研人员分门别类,改变以往医、教、研“一人挑”的模式,让年轻医生有时间做有兴趣且擅长的工作,以期实现“术业有专攻”。


赛恩博生物(SCIEBE)--12年经验,值得信赖
SCI论文、SCI发表咨询、SCI影响因子、SCI论文润色、实验设计解决方案等尽在赛恩博
全国服务热线:400-8036-808
全国服务QQ:1354169135 / 780995253

更多SCI论文资讯请访问:http://www.21sci.com